国家新政发力 行业主动作为
作者:郭平 时间:2020-07-21
7月15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20年第17号,以下简称《客规》),并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道路旅客运输(以下简称道路客运)是综合运输体系中运输量最大、通达度最深、服务面最广的旅客运输方式。近年来,高铁、民航、私家车的快速发展对道路客运冲击愈加突出,互联网平台经济催生下的网约车、顺风车等新兴业态对道路客运冲击更是无孔不入。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道路客运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现象,同时后疫情时代也将对出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使得道路客运行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以下简称我会)积极参与《客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是《客规》自发布以来改革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覆盖内容最全的一次。当前国家正处于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关键时期,道路客运行业也已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要阶段。《客规》出台必将对主导道路客运行业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一、新政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环境,坚守安全合规底线
交通运输部于2005年制定出台《客规》至今,对部分条款先后作出6次修正。此次《客规》修订深入贯彻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对进一步深化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道路客运市场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起到重要保障促进作用。
(一)简政放权,放出活力
《客规》简化优化行政许可事项,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一是进一步优化客运班线许可,将途经路线调整为备案事项,将日发班次调整为下限管理,班车客运经营者可在满足最低日发班次的基础上灵活调整班次,并允许在不低于车辆类型等级前提下调配车辆,释放经营者在班次安排、运力调配、行驶路线等方面的自主权;二是进一步放松中途下客管制,鼓励客运站在其所在的城区范围内的客流密集地点设立停靠点,班车客运经营者可在线路起讫地自主选择客运站设立的停靠点,实行备案管理,并允许客运班车在起讫地、中途停靠地所在城区沿途下客,方便旅客出行;三是新增“班车客运定制服务”内容,明确了定制客运的涵义及基本要求,指明了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极大地激发道路客运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四是对利用客运班车开展小件快运予以明确,并对行李舱载货运输提出明确要求,在强化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区域间客运企业联手开展小件快运业务的积极性。
(二)宽严相济,管出公平
《客规》规范定制客运新业态发展,坚守安全合规底线,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明确提出鼓励道路客运和客运站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强调开展定制客运明确要求以班车客运为依托,对其基本要求、灵活政策、运营要求、平台责任、监管处罚等予以充分明确,营造定制客运发展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取消不满足客运许可条件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使用母公司许可资质从事经营活动、客运经营者延续经营优先许可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客运班线经营许可期限届满后,应当依法重新申请许可,营造班线客运公平竞争环境;四是严格管控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加强包车客运运次时限要求,强化道路客运安全事项告知,提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以人为本,服出便利
《客规》修订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要求,调整客运许可层级,并对客运班线的划分标准、类型及协商决定机制作相应调整;二是明确了农村客运公益属性及城乡客运一体化要求,经营者可以自行决定农村客运班线中途停靠地客运站点,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预约响应、区域经营等服务形式,以便更好满足实际运营需要,方便广大农村群众出行;三是调整包车分类管理制度,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可根据省内实际情况,确定省内包车客运是否细分市际、县际、县内管理,同时允许包车客运向下兼容运营;四是鼓励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有效衔接,客运站经营者在保障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等服务功能,与信息技术、旅游、邮政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二、行业主动作为,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会一直参与配合《客规》修订工作,反映行业诉求,积极建言献策。我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作,全力推动道路客运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建设、网络化发展、系统化集成。近年来,我会及时分析行业形势、响应行业诉求、关注会员需求,先后组建成立了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全国道路客运定制服务发展合作机制等专项工作机构,为有效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搭建重要沟通协作平台。联盟机制中道路客运企业成员单位近600家,范围已经覆盖了全部省份及95%以上地级城市,为开展道路客运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接驳运输,推动长途客运安全发展
为推动长途客运安全发展,我会于2014年在原交通运输部运输司指导下,牵头组建了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申报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车辆为5962辆,另外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共建成25个公用型接驳点,为11个省份、81家企业、500多辆长途客运车辆提供接驳运输服务。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还积极参与制定《道路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现场参观等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提高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水平,规范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发展。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还自主开发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接驳换驾过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动态化数据服务”。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工作开展至今,凡正规开展接驳运输的长途客运车辆未发生一起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重特大责任事故,为推动长途客运安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导运游融合,推动道路客运创新发展
为全面深入贯彻《关于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道路客运行业创新发展,我会于2017年11月牵头组建了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大力推动运游融合发展。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始终贯彻“集采聚推、互联互通”工作宗旨,通过组建联盟、搭建实体、构建平台,把客运站改造为旅游集散中心,把客运班车转变为旅游包车,把站务员培养转换为导游,把闲置的存量资源转换为发展旅游的基础优势,通过运游融合赋予道路客运行业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充分发挥“行”的要素在各产业中“穿针引线”的作用,发挥“门到门”行业最大优势特性,充当串联游客、地方产业及旅游资源的主线,切入旅游市场并助力各地城市旅游发展。2018年4月17日,由全国30家龙头骨干道路客运企业作为创始股东的中道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8年9月3日,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好行网”正式上线运营。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成立至今两年多以来,通过聚焦业务品类、调整平台定位、丰富服务内容,逐步建立以商旅用车、景区直通车等目的地旅游交通为核心,以景点门票、酒店、土特产等为联动,做透线上运营、落地线下深耕,不断为道路客运行业运游融合发展赋能。
(三)组建合作机制,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道路客运行业开展定制客运服务,我会于2019年12月牵头组建了全国道路客运定制服务发展合作机制,首批成员单位110余家。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突破口在定制客运,这已成为行业共识。然而纵观行业内,定制客运对于推动道路客运主业转型发展尚不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定制客运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面临不少困境,尤其很多共性问题通过单个企业很难实现解决。我会将通过组织行业龙头骨干道路客运企业,汇集各家企业呼声,集中反映行业诉求,争取行业政策支持;汇聚行业英才众智,对定制客运如何快速支撑主业转型,共同研究、共商对策、共谋发展。当前,我会正在积极倡导制定交通运输行业标准——《道路客运定制服务规范》,并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先进价值观引领作用,积极推动道路客运定制服务高效、快速、规范发展。
(四)倡导综合利用,推动客运站场升级发展
随着道路客运量及周转量一直处于下滑趋势,道路客运站场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形势亦越来越严峻。长此下去道路客运站场势必将成为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负担,推动道路客运站场综合利用开发势在必行。我会一直收集整理全国道路客运站场综合利用开发成效较好的经验与做法,重点包括如何积极争取地方转型发展扶持政策;如何充分发挥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促进站、运、游融合发展;如何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社会公益基础设施、新能源发展配套设施、物流集散、商业综合体等;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道路客运站场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同时我会通过各类活动平台进行广泛交流推广,深挖道路客运站场发展潜力,提高道路客运站场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道路客运站场升级发展。
上述我会近年来在道路客运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与《客规》政策改革导向高度一致。我会将以《客规》出台为契机,充分发挥先进价值观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宣贯工作。同时我会将进一步发挥联盟机制抱团联动作用,加强定制客运、运游融合、接驳运输等领域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会在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道路客运会员单位的广泛参与下,在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响应下,在道路客运领域重点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同时我会对道路客运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在此,我会更加希望全体道路客运企业会员单位,能够积极响应新政,抓住历史重要机遇,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做好企业全面发展谋划,唯有“做精、做细、做透、做优”,方可赢得新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们联起手来,通过政府主导、协会引领、企业实施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