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顺利通过审查
作者:秘书处 时间:2021-12-23
12月21日,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以下简称我会)承担修订任务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13392,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我会王丽梅会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张强副处长,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陈少云处长、危化监管二司叶明副处长,我会张光合秘书长出席会议。会议共有来自交通、公安、应急等行业管理部门、道路危货运输企业、车辆制造企业、产品制造企业、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家,以及编写组成员30人参加。会议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蔡凤田主持。
王丽梅会长代表我会介绍了《标准》修订工作的编制背景和主要过程,并就《标准》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王丽梅表示,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参编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下,以及在我会危险品运输分会、骨干危险货物运输会员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会先后经过2次社会广泛公开征求意见、20多次行业征求意见,充分听取了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车辆制造企业、产品制造企业、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有关机构的意见建议,按要求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工作。
王丽梅指出,此次《标准》修订工作意义重大,是满足危货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危货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应急救援效率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该《标准》将为保障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危货道路运输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升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对外开放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张强副处长代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讲话,就《标准》修订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2013年至今的工作安排作了介绍,并对我会及参与各方的无私奉献精神、扎实的工作、富有成效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强表示,此次《标准》的修订将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并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的针对性,降低危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率。同时,还将促进危货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的实施,是我国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张强要求,《标准》编写组认真听取各方专家意见,按照政府要求、行业需要、对照国际规则,系统梳理意见建议并完成后续完善修改任务,按要求报批。
陈少云处长代表应急管理部对《标准》修订的意义和内容给予充分肯定。陈少云表示,此次《标准》的修订符合《安全生产法》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统筹、立项的新要求,是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的应急管理领域体系构建的积极实践。陈少云希望,通过《标准》的发布建立隐患排查有标可量、应急救援有标可循、执法监管有标可依的全方位工作格局,以标准化建设筑牢安全风险底线。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与协会等单位在业务开展及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我会技术咨询部副主任韩芳代表编写组,就《标准》编制背景、任务来源、起草单位、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变化和意见反馈情况做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对《标准》条款进行了逐一审查,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建议。
专家组认为《标准》内容全面清晰、结构合理,符合行业实际,科学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强,将进一步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标志的产品质量,为保障道路运输行车安全提供助力,为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提供支持,为交通运输行业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是推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据。最后,《标准》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通过。
接下来,编写组将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完善《标准》内容,尽快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政府主管部门。